柏林基民黨,一路走好

◎陳陽升,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法律系博士生

柏林邦議會選舉在918日的晚間出爐,社民黨(SPD)獲得21,6%的選票,雖然較之上次選舉流失6,7%的支持,但仍保住社民黨15年來在柏林執政的傳統,而由SPDMichael Müller為首,與綠黨(Grüne)、左翼黨(Linke)合組聯合政府則為目前最有可能的選項。

與社民黨的慘勝相對的是基民黨(CDU)的慘敗。基民黨在本屆邦議會選舉中,不僅流失了5,7%的選票,更只拿到17,6%的選票,是基民黨在柏林邦議會選舉史上的新低,由1995年的37,4%1999年的40,8%的高得票率一路走低,終至跌破20%大關。

梅克爾雖然臉上無光,但基民黨在柏林的選舉結果如此慘淡,是否可以全然歸咎於梅克爾的難民政策,恐還言之過早。雖然不可否認難民政策不受-特別是傳統上傾向於支持基民黨的-選民青睞,但在邦議會的選舉上,地方政治人物與地方黨部卻也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主要戰將的魅力與選戰議題的設定,也相當程度左右了選舉結果。

以這次選舉為例,柏林基民黨選擇大打「安全」牌,在各大型的選舉看板與上,無不在宣傳要給市民安全的生活,廣告中舉凡食、衣、住、行、育、樂,更無一不與安全結合;除此之外,還強調唯有選擇基民黨,才能在柏林加裝更多的監視錄影器,以保障公共場所的安全。
對於生活在柏林的人來說,固然可以理解基民黨此舉是要設法避免選票流向這一、兩年來愈加走向極端的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希望透過在治安政策上與德國另類選擇黨一較短長,讓那些主觀上認為治安已受難民與穆斯林影響的民眾能回流。

然就結果言,基民黨這種隨德國另類選擇黨起舞的策略並未奏效,德國另類選擇黨早已透過諸如可對闖越國界的難民兒童開槍等極端言論,讓部分懷憂喪志的德國選民堅信自己才是德國的救世主,因此,在選舉上德國另類選擇黨著實有更大的揮灑空間,其不僅繼續強調秩序與安全的重要,更是廣泛訴求家庭價值與表達他們是個會傾聽民眾聲音,重視民眾福祉的政黨。排外對於德國另類選擇黨來說,不過是一項不言而喻的主張。

更殘酷的是,若是把文宣上的CDUAfD字樣與政黨代表色拿走,光看文字,對政治冷感一點的選民恐怕還真有可能會分不清誰是基民黨,誰是德國另類選擇黨。這種荒誕的錯置可能,不單是德國另類選擇黨很靈巧地把過去基民黨在選舉上吸引選民的訴求整盤端走,更可以說是基民黨荒謬的競選策略所一手造成。畢竟對本來就受到德國另類選擇黨激進排外言論吸引的選民來說,基民黨無論如何強調要維護治安,都非釜底抽薪之計,而對於稍具政治敏感度的選民來說,柏林基民黨的文宣無非是理念上的倒退,讓人眉頭深鎖。

從結論來說,柏林作為大熔爐一樣的大都會,在政治上是色彩繽紛的,各主要政黨皆可以在邦議會中參上一角,因此這次選舉中基民黨的慘敗雖然凸顯了梅克爾主政下基民黨的危機,卻還不能視之為梅克爾政權終結的標誌。只是德國另類選擇黨能在柏林斬獲14%的選票縱然不讓人意外,但不免還是讓人為民粹右翼政黨在德國的崛起感到一絲憂心,來年的聯邦議會選舉仍需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