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創刊八週年公共論壇
「死刑存廢:道德、政治與法律哲學的觀點」座談會
死刑存廢近日以來成為台灣公共輿論高度關注的議題,其近因源於法務部前部長王清峰女士於任內延緩執行死刑,並發表支持廢除死刑之言論,因是否符合依法行政原則之爭議,而辭職下台。

    無可諱言,死刑的存廢具有高度爭議性,因為它牽涉到民主社會公民深層的正義觀念、政府刑罰的權限,以及死刑所牽動的宗教、倫理以及道德信念。若以社群主義(communitarianism)以及自由主義(liberalism)論戰所發展的理論加以觀察,則死刑存廢的支持者與反對者,各自都有關於善(good)與權利(right)的概念,以及對於良善生活與正義的堅強信念。對於植基於善的觀念所引發的倫理政治爭議,顯然不可能通過問題的迴避加以解決,而有必要建立公共理性對話的空間,釐清各自主張的所牽涉的道德、政治以及法律哲學等議題,方有可能進一步凝聚社會共識。
    國內已有民間團體推動廢止死刑,而在王前部長辭職後,直接受到衝擊的法律學界也將舉辦相關的座談會。然而,死刑存廢除了適法性問題之外,更牽涉到道德、政治與法律哲學對於如何證成相關主張的學理。在公共論壇中,已經有學者發表相關的意見(如謝世民「堅持死刑的危險性」(2010-03-14中國時報)、陳嘉銘「積極殺一人或消極殺五人」(2010-03-16中國時報)以及朱敬一「經濟學家談生論『死』」(2010/03/22聯合報)),並產生廣泛的關注討論。 
    鑑於死刑存廢議題對台灣社會當前價值討論的重要性,以及其理論的複雜度,《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本著對政治與社會議題提出理論反思之初衷,在創刊即將滿八週年時,與中研院人社中心所屬「政治思想研究專題中心」以及台大法律學院「人權與法理學研究中心」共同舉辦〈死刑存廢:道德、政治與法律哲學的觀點〉座談會,邀集政治思想、哲學以及法理學的重要學者,對此議題有系統地提出個人見解。會議記錄經整理後發表於《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以期對於死刑存廢議題提出理論分析架構,以及實際討論時可以運用的思想資源,俾能對台灣公共輿論有所貢獻。 
地點:台大社會科學院   國際會議廳 (台北市中正區徐州路21號)
時間:2010/4/10, 下午14:00 
擬邀請參與人員:
主持人:蔡英文(中研院人社中心)
與談人:顏厥安(台大法律系)、吳志光(輔仁法律系)、許家馨(中研院法律所)、謝世民(中正哲學系)、陳瑤華(東吳哲學系)、陳嘉銘(中研院人社中心)、蕭高彥(中研院人社中心)
主辦單位:《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政治思想研究專題中心」、台大法律學院「人權與法理學研究中心」